《仓颉造字》(草图) 仓颉一张宽脸卢旺达射箭选手夺冠,史诗般的胜利,浓眉高眉骨卢旺达射箭选手夺冠,史诗般的胜利,奇异的是双眼里各有两个瞳仁。他博闻强记,还琢磨出...
《仓颉造字》(草图) 仓颉一张宽脸卢旺达射箭选手夺冠,史诗般的胜利,浓眉高眉骨卢旺达射箭选手夺冠,史诗般的胜利,奇异的是双眼里各有两个瞳仁。他博闻强记,还琢磨出了记事的方法。 速泰熙
《女娲补天》 江河之水陡然暴涨,似脱缰的野马,倾泻而下。大树被连根拔起,一片汪洋中无数的牛马鸡犬,瞬间被吞没得无影无踪。 奚阿兴
《女娲造人》随着乐声越来越高亢,飞转的泥人化身为血肉之躯,欢呼着向伏羲和女娲奔去。 韩硕 范奕彬
《伏羲织网》 起初人们饿了,就采摘树上的野果子吃,后来又学会了捕取一些野物。 张培成
《嫦娥奔月》 嫦娥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身子已飘然如羽,从窗口飞出,飞升上天,飞向月亮上的广寒宫。 丁筱芳 丁阳
《羲娲创世》女娲吹奏起了用翠竹和玉片制作的十三管的笙箫。美妙的乐声在山顶萦绕。 朱新昌
《有羿射日》 凶水虽不及黄河这么长,但是凶险万状,九婴随心地戏耍,覆舟淹田,连年不息。后羿干脆劈浪斩波,直入凶水。 刘亚平
《炎帝的三个女儿》炎帝神农有三个女儿,被称为帝女桑、帝女灵和帝女雀。她们各自有着美丽而传奇的故事。 马小娟
《大禹出山》 这时,舜已代尧摄政。他对鲧的悲壮遭遇十分同情,得知鲧的儿子如此神武,喜出望外,便下令让禹继续治水。舜还请来天神应龙协助禹治水。应龙长着一对布满坚硬鳞片的翅膀,还有如铁帚般的尾巴。它善于蓄水兴雨,曾帮助黄帝战胜蚩尤,本事十分了得。 梁川
《伏羲创八卦》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伏羲仰观天穹,注意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盈亏圆缺,虽有寒暑阴晴,而日月运周,永不止歇; 他更注意到夜空群星璀璨。 施晓颉
《神农尝百草》 幸好,神农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木本植物,它的叶子可以解毒,神农给它 定 名 为“荼”,据说就是后来的茶。 洪健 赵晓音
《羿除四凶》 人们把羿带到凿齿经常出没的“畴华之野”——南方的一片草原上,羿目光锐利,远远就看见凿齿的巨大身形…… 罗玲
为了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的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市又一项重大创作项目。
为了把神话故事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扁平的方式普及开去,这一项宏大的文艺创作项目选择了连环画作为入手点。连环画创作共有40到50本,每本包含画幅30张。前不久,画家们的第一批样稿已经出炉。
拿到首批神话连环画样稿,创作组委会副主任施大畏,组委会副主任、文学专家小组组长孙顒等都禁不住激动万分。因为这些画,画出了神话的美感,画出了人们童年的梦。
“‘女娲造人’ 怎么画?用泥捏小娃娃,很难生动。现在,画家韩硕将大气大美的女娲置于画面中央,一群娃娃围绕其跳舞,生意盎然,活泼地展示了本来抽象的造人场面。再比如后羿射箭的动作,我们看熟了他弯弓射太阳的构图,这次,画家刘亚平别出心裁地将其射箭的动态与天上地下神话传说的形象巧妙勾连,充满了想象之美。”孙颙说。
神话的核心是“爱”字,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都是出于对人类的爱。画家们通过写实、唯美的创作手法,把神变成人。韩硕、朱新昌笔下的女娲虽然容貌不同,但都长发飘逸,以树叶为衣裳,是美丽的女性形象,而不是传说中的“人首蛇身”。刘亚平、丁筱芳笔下的后羿尽管依旧魁梧雄壮,神情则由射日时的英气勃勃,变为求取“不死药”时的沧桑、无奈,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们在神的身上,找到了现实人生的影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奔月》 的故事家喻户晓。过去,很多人会把嫦娥画成高高兴兴奔向月宫的样子,但丁筱芳仔细阅读脚本后认为,故事的本义并非如此。“嫦娥不经意吃下不老药,离开了心爱的夫君羿,她在奔月时是被动的,所以画她的神态是茫然飞向月宫的。”朱新昌的 《羲娲创世》 吸取了民间绘画的一些造型和色彩,在构图上适当采用西方构成和空间处理,画面强调一定的装饰感和平面感。“连环画的尺幅不大,所以我没过分去刻画细部,并且有意淡化了人物表情而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希望观众能从整体透出的气氛中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从而使作品显得更深沉和含蓄些。”洪健在创作 《神农尝百草》 时还未拿到脚本的完稿,他根据已有的文字资料发挥想象,一幅样稿花了整整四天时间。画面上,神农背着药筐,持草细嗅,身边有一身穿白衣的女子,手持长矛,神情若有所思。洪健介绍,这一女子是部落的百姓。“虽说是神话,但《神农尝百草》 的题材内容却很实在,我打算人物形象和画面尽可能 ‘人性’ 化一些,接一点地气。但毕竟又是神话,因此在内容并不 ‘神’ 的前提下也要加强些神秘色彩。”
伏羲、炎帝、黄帝、仓颉……这些神话人物无不在画家的想象中有了血肉,可亲可近。一张张小小连环画,何尝不是大画的精华浓缩,其中负载着画家们的“工匠精神”,以及不计个人得失、为中华民族塑魂而创作的情怀。施大畏将荷马史诗视作“标杆”,希望这些连环画可以创作出史诗般的气势和厚度,成为有力量的大格局作品。这些连环画作品的总体基调是什么样的?孙颙认为,西方神话的美学特点是突出对上帝和诸神的敬畏,人是仰视诸神的,但中华创世神话的进程,是天地人合一的创造。“因此,其基调就是 《易经》 里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悲壮、坚韧、崇高,是贯穿始终的。”
本报记者 钟菡
发表评论